认识误区是推进公共场所禁烟的关键

10月11日,中新网报道,近日,网友发布G689次高铁上有乘客吸电子烟的视频。 10月8日,12306呼叫回应…

10月11日,中新网报道,近日,网友发布G689次高铁上有乘客吸电子烟的视频。 10月8日,12306呼叫回应据媒体报道,高铁上可以携带电子烟,但不能吸烟。 否则,一经发现或启动烟雾报警器将交由警方处理,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。

研究表明,电子烟烟雾中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,长期吸入可能会引起意外中毒和伤害。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,电子烟有害公众健康,必须加强管制,而不是禁烟手段。 在许多国家,电子烟与传统烟草一样被纳入管制范围,受到同等的控烟约束。

作为新生事物,电子烟为国人所认识和接受,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。 由于认知不足,再加上商家宣传“禁烟神器”“绿色无害”等,电子烟不在限制范围之内。 这些乘客在高铁上吸电子烟触发烟雾报警器,受到处罚,可能是因为认识偏差导致的无心,从侧面折射出国内电子烟管制的现状。

在室内公共场所、室内工作场所、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,目前已有明确的法律依据。 随着公众对电子烟的认识越来越深,公众对禁止在公共区域内使用电子烟的呼声越来越高。 近年来,国家对电子烟的监管越来越严格。 2011年,《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烟草有关规定执行》写入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; 去年修订实施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明确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。国内相继出台地方性烟草管制,明确禁止在公共区域内使用电子烟。

有专家表示,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电子烟不应成为法律上的模糊地带。 一些地方控烟条例未及时调整“吸烟”法律规定,电子烟等新型卷烟未完全纳入管制范围。 为此,一位地方人大代表曾建议在地方控烟条例中增加条款,完善烟草定义。 笔者认为,即使没有明确的地方立法,只要严格执行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及上位法《烟草专卖法》,电子烟等新型卷烟也可以装进控烟笼。 当务之急是在具体落实中缩短程序,尽早落实。

如何走出认识误区,减少法律模糊真空管理,是当前电子烟管制的难点。 只有破除阻力、最大化降低社会成本、全覆盖控烟,才能真正落实控烟法律义务,确保各类控烟措施落地。

关于作者: 青岛新闻快报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