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,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 CPI )同比上涨2.8,环比上涨0.3。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 PPI )同比上涨0.9,环比下降0.1。 1至9月平均,CPI和PPI分别同比上涨2%和5.9%。
“第十二季度,在国际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,国内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供给稳步推进,物价运行总体平稳。 ”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。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,9月份,各地区各部门继续统筹推进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,多措并举确保重要民生商品稳价。
与去年同期相比,9月份CPI上涨2.8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3个百分点。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6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 “CPI同比温和可控,但国内需求仍在回升,反映稳增长稳就业不容放松。 另一方面,通货膨胀平稳可控,继续为宏观调控创造有利环境。 ”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。
从环比看,CPI由环比下降0.1%转为上升0.3%。 食品价格上涨1.9%,涨幅比上月扩大1.4个百分点。 郭丽岩表示,节日期间食品消费需求增加,疫情和恶劣天气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出货产生一定影响,生鲜蔬菜、鸡蛋和水果价格上涨。
董莉娟表示,9月份,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,国内部分钟行业需求回升,工业品价格下跌,但下跌势头放缓。
从同比看,PPI上涨0.9%,涨幅比上月收窄1.4个百分点,连续11个月回落。 其中,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.6%,涨幅回落1.8个百分点;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.8%,涨幅扩大0.2个百分点。
环比看,PPI下降0.1%,降幅比上个月收窄1.1个百分点。 郭丽岩表示,受全球流动性收紧、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减弱影响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,带动国内能源、工业原材料等价格下行。
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,今年下半年以来,CPI运行中枢较上半年有明显上升,但去年同期涨幅至今未阶段性突破3%,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,但依然调控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有望继续兼顾短期和长期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,支持实体经济。“展望三季度,秋粮丰收将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坚实支撑,重要民生商品稳供效应持续显现,且后续影响将逐步减弱,CPI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。 ”郭丽岩表示,对于PPI,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回落,以及后续影响的逐步减弱,PPI同比涨幅可能会有一定收窄,总体预期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。